188博金宝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188博金宝 > 走进茂名 > 特色茂名
茂名非遗
时间: 2022-08-22 11:49:01 来源: 茂名史志
字号:默认 超大 【打印】

一唱一念,一做一打

一笑一颦,一跳一静

风格古朴粗犷、明快轻松、幽默夸张

凡传统的戏剧、舞蹈、音乐所应有

皆无所不有

今天

一起走近茂名非遗

置身其中

欣赏传唱千年的美好


传统戏剧: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广泛流传于高州各地的村寨。在规模上有大、中、小班之分,大班由10-15人组成,中班的人数一般为4人,小班又称为单人木偶班,仅由1名艺人表演。单人木偶班集唱、念、做、打、奏乐于一身,娴熟的操作技艺,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所有的一切,均由一人完成,表演难度最大。

(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高州木偶戏的角色分生、旦、净、丑等。说唱以高州方言为主,以高州山歌为基调,唱词多为七字诗体句式,因唱腔独特又称木偶腔。高州木偶戏多以叙事方式进行,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深受高州群众喜爱。

1.单人木偶戏传承人梁东兴表演《偶像冼夫人》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jpg

单人木偶戏传承人梁东兴表演《偶像冼夫人》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

  木偶艺人操作技巧娴熟,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腰、腿伸屈自如,还能令木偶做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而且木偶的眼、口、舌、鼻均可活动,整个表演生动逼真、令人赞叹。

高州多人木偶戏.jpg

高州多人木偶戏(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

  高州木偶戏融合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等诸多艺术,并带有粤西的质朴与粗犷,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对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等都有重要意义。

  2003年,高州市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之乡。2006年,高州木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舞蹈:化州跳花棚

  化州跳花棚,又称跳傩、跳棚、高棚舞,相传明末由姚氏七世祖从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玑巷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时传入,现流传于化州市石湾街道中火岭村长尾公村。其风格古朴粗犷、明快轻松、幽默夸张,是当地独有的大型民间歌舞,也是该村“吃艺日(演出日)”的一项重要活动。

3.跳花棚表演(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png

跳花棚表演 (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以戴木制面具、手执道具表演为共同特征。经过不断改良,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古朴浓郁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即“跳花棚”。

  每年秋收过后,化州中火岭村一带的村民,便在草坪、土地庙或祖庙前搭棚,跳起原始粗犷的“跳花棚”。

4.跳花棚表演 (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png

  跳花棚表演 (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跳花棚有固定的演唱台本,分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陈九、锄田、钓鱼、判官、监棚、送虫、量棚、八仙、拆棚、独脚和尚等十八科。内容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旨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五谷丰登。

  跳花棚反映了化州的农耕文明和宗教信仰,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均弥足珍贵。2011年,跳花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音乐:八音锣鼓


  在高州,八音锣鼓叫“八音班”,在厅堂表演时也有人称“华堂班”,是一种以打击乐演奏为主的民间艺术,明末清初自闽南传入高州地区。由于乐班的组成人员不多、道具简易轻便、流动性强、易于演出而活跃于高州的镇村,是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简易巡游、演出活动,是高州年例等节庆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5.八音锣鼓表演(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png

八音锣鼓表演(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高州的八音锣鼓分小班、中班、大班三种组成形式,小班4人,中班5至8人,大班8至16人,表演以演奏为主,演唱为辅,演奏以打击乐为主,奏为辅。演奏的曲目有《贺寿》《封相》《玉帝登殿》《七仙姬下凡》《送子》《大开门》《小开门》等;演唱的曲目则有粤曲小调,粤曲选段,采茶调,高州山歌等。乐曲的唱词根据场所而定,庙宇多用祭文和祝文的唱词,家庭华堂多用祝贺吉祥内容的唱词。还有把八音锣鼓搬上舞台的,舞台上的八音锣鼓融入了许多民乐合奏元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6.八音锣鼓表演(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png

八音锣鼓表演(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八音锣鼓历史渊源深远,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传统民间音乐的血脉,至今仍保留了工尺谱的记谱形式,部分乐师使用合、土、乙、上、尺、工、反、六、五、生等汉字记谱,并用正线和反线来定调;同时,八音锣鼓保存了古打击乐的原生态特色,是粤西地区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见证。

  八音锣鼓经常在民间节庆、庙会、祭祀、年例、婚喜等喜庆活动中亮相,体现出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高州八音锣鼓纳入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